9月7日凌晨,基辅响起防空警报,接下来的六个小时里,俄罗斯从八个方向分波次发射了810架无人机和13枚导弹。 据悉, 这场袭击创下了俄乌冲突中单日空袭规模的纪录 。乌克兰军方声称他们拦截了747架无人机,但仍有54架突破防线,造成基辅多处目标被击中。 其中,乌克兰总理办公室所在的政府大楼首次被炸穿屋顶,距离总统府仅1.2公里。 特朗普害怕自己的促和失败, 又一次威胁中国,但他仍旧高估了自己。 俄罗斯国防部将此次行动称为“报复性打击”,声称目标是乌方的无人机工厂和北约武器仓库。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对俄罗斯境内发动了反击。乌军使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布良斯克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能源设施, 克拉斯诺达尔的伊尔斯基炼油厂遭袭长胜配资,导致其气体分馏装置受损,无法生产汽油。 俄国防部则表示,他们击落了3枚“海马斯”火箭弹、3枚制导炸弹和210架无人机。
要知道,袭击前几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刚刚拒绝了普京在莫斯科举行会晤的提议,反而要求普京来基辅谈判。 普京则警告称,任何进入乌克兰的外国军队都将被视为“合法打击目标”,这是对欧洲26国提出“停火后派兵进驻乌克兰”提议的直接回应。 因此,这次810架无人机的袭击, 就是精心设计的心理战和体系破击战。
从战术层面看,俄军采用了“低空渗透-中空突防-高空压制”的三维打击体系,无人机群配合“伊斯坎德尔”导弹形成多层次攻击波次。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无人机中混杂了大量诱饵机型,配合电子战无人机干扰乌军雷达,为后续导弹开辟通道。这种“软杀伤+硬摧毁”的组合拳,明显是为了消耗乌克兰有限的防空资源。 北约官员直言不讳地指出: 俄军正在用无人机海战术消耗乌方防空系统,810架的规模足以压垮任何防御。
虽然乌军宣称拦截了92%的无人机,但即使只有8%突破防线,也足以对30个以上的重要军事设施完成打击。 这种消耗速度对于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因为西方援助延迟已导致乌克兰无人机库存量降至战前水平的18%。 俄军战术的转变可能意味着冲突进入新阶段,从“消耗战”转向“体系破击战”。
这次袭击中,波尔塔瓦州克列缅丘克市大桥的倒塌直接切断了乌军东线补给命脉,显示俄军更加注重打击关键基础设施。 这种打法不仅影响前线战局 ,还会对乌克兰的经济和后勤保障造成长期影响。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无人机正在从“辅助装备”转变为“主力打击武器”。这场冲突已经成为无人机战争的大规模实验场,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无人机集群战术的实际效果。
未来战争形态可能因此次冲突而发生改变,廉价无人机群对抗昂贵防空系统的经济账正在被重新计算。 在俄罗斯发动史上最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引人关注。 当被记者问及是否准备好对俄罗斯实施“第二阶段制裁”时,特朗普给出了肯定回答:“是的,我准备好了”。但他没有透露任何细节,这种模糊表态引发了许多猜测。 可以说,眼下的,特朗普一边表示“很快”将再次与普京通话,讨论如何结束俄乌冲突,一边又对普京发出威胁,称已经做好准备对俄罗斯进行第二阶段制裁。
这种矛盾的态度也反映了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复杂立场 :既想表现出强硬姿态,又不愿过度刺激俄罗斯。 更引人关注的是,这些制裁可能间接波及中国。 外界猜测所谓的“第二阶段制裁”可能包括对中国施加类似对印度的制裁。美国此前已经对印度征收50%的关税,以惩罚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廉价油价并倒卖牟利的行为。 那么中国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分析来看,美国对中国和印度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官员辩解称, 中国的情况和印度“完全不同” 。在俄乌冲突之前,中国就已经大批采购俄罗斯能源,而且绝大部分都是自己使用。 而印度在战前几乎没有购买俄油,是趁着西方制裁俄罗斯,停止采购俄能源,才低价抄底并倒卖给西方国家牟取巨额利益。 在美国看来,印度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也是间接“资助了俄罗斯的战争”。
而且,特朗普政府迟迟没有对中国购买俄油一事进行实质性的打压,还有另一个现实考虑,中美正处于贸易谈判的关键阶段, 假如因为俄油问题和中国撕破脸,那无疑是“因小失大”。 更何况中国和印度的国力差距巨大,是美国无法对中国发动新一轮制裁的主要原因。就算特朗普威胁对俄实施“第二阶段制裁”,大概率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特朗普的这种策略符合他一贯的“交易艺术”,先发出威胁,然后观察反应,再决定下一步行动。他最近还宣称:“我手里有比北京更厉害的筹码,只是还没用!”
但现实情况可能远比他所说的复杂。 在稀土问题上,特朗普威胁称 ,如果中国不向美国提供稀土磁铁,就将对中国加征200%的关税 。然而几个月前的贸易战已经证明,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上严重依赖中国,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一局面。 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虽有意重建本土产业链,但从开采到提纯再到磁铁制造,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特朗普嘴上说的“摧毁中国”“好牌还没用”,其实就是想在接下来的谈判桌上压住对手的气场,为自己“加分”。但他的这种策略可能难以奏效,因为中国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中方在回应中表现出冷静与克制,既未随之起舞,也未放弃原则,始终强调“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基础。 无论如何 ,俄乌和平谈判的前景似乎更加渺茫了。
双方在领土、安全保障等核心问题上仍南辕北辙。泽连斯基表示:“外交本应早已开始,如今的杀戮是蓄意犯罪,是战争的延续。” 他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世界可以阻止克里姆林宫的罪行,我们需要的只是政治意愿。” 但俄罗斯似乎已经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尤其是北约对出兵乌克兰跃跃欲试! 未来, 随着西方对乌军事援助可能升级、俄罗斯“无人机战术”持续推进 ,俄乌冲突或将进入更复杂的“消耗战”阶段,国际社会对局势的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新华网:2025-09-08:特朗普称准备好对俄实施第二阶段制裁
启泰网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